一、背景
碘缺乏危害,是指由于環境缺碘、機體攝碘不足所引起的地方性甲狀腺腫、地方性克汀病和對兒童智力發育的潛在性損傷。我國曾是全球碘缺乏病嚴重流行的國家之一,大部分地區外環境缺碘(碘缺乏病病區水碘含量<10μg/L)。部分省份還存在水源性高碘地區(水碘含量>100μg/L)。20世紀80年代初,我國曾調查并繪制了以縣為單位的全國飲用水水碘含量地圖,2005年又在水源性高碘地區調查了以鄉為單位的水碘分布。此外,1997年、2002年和2011年的全國碘缺乏病監測,抽樣調查了部分省份水碘分布。
由于距離上一次全國范圍生活飲用水水碘含量調查已超過30年,為全面、系統、準確掌握全國外環境水碘分布變化情況,指導全國碘缺乏危害防治工作,2017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開展了全國生活飲用水水碘含量調查工作。
二、調查方法與范圍
全國以鄉、鎮、街道辦事處(以下簡稱鄉)為單位開展調查。其中,對本次或既往調查發現水碘含量(水碘含量指水碘中位數,下同)大于10.0μg/L的鄉,以村為單位開展調查。全國31個省(區、市)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(以下簡稱省份)全部開展了調查。第一階段在2936個縣、市、區、旗(以下簡稱縣)的40325個鄉開展了調查;第二階段在水碘含量大于10.0μg/L的鄉以村為單位開展調查,共對5949個鄉的124938個村進行了調查。
三、調查結果
(一)全國和省級水碘分布
全國鄉級水碘含量為3.4μg/L。全國所有省份鄉級水碘含量均在10.0μg/L以下;鄉級水碘含量較低的省份有貴州、青海、重慶和云南,分別為1.8μg/L、1.7μg/L、1.5μg/L和1.3μg/L。見圖1和附表1。
(二)縣級水碘分布
各省份共檢測了2936個縣的水碘含量,其中水碘含量在10.0μg/L以下的2498個(85.1%);水碘含量在10.0-50.0μg/L之間的336個(11.4%);水碘含量在50.1-100.0μg/L之間的41個(1.4%);水碘含量在100.1-300.0μg/L之間的53個(占1.8%);水碘含量在300.0μg/L以上的8個(0.3%)。見圖2。
圖2 全國縣級水碘含量百分比
北京、江西、海南、重慶、貴州、云南、西藏和甘肅8個省份縣級水碘含量均在10.0μg/L以下;四川、湖北、青海、廣西、福建、上海、浙江、兵團、新疆、湖南、黑龍江和遼寧等12個省份水碘含量在10.0μg/L以下的縣比例大于90%;河北、河南和山東水碘含量在10.0μg/L以下的縣比例較低,在70%以下。
水碘含量大于100.0μg/L的縣61個,分布在8個省份,其中河北21個、山東14個、河南11個、安徽10個、江蘇2個、天津、山西和湖南各1個。見圖3和附表2。
圖3 全國縣級水碘分布(μg/L)
(三)鄉級水碘分布
在調查的40325個鄉中,水碘含量在10.0μg/L以下的33716個(83.6%);水碘含量在10.0-50.0μg/L之間的4772個(11.8%);水碘含量在50.1-100.0μg/L之間的787個(2.0%);水碘含量在100.1-300.0μg/L之間的878個(2.2%);水碘含量大于300.0μg/L的172個(0.4%)。見圖4和附表3。
圖4 全國鄉級水碘含量百分比
(四)水碘含量大于10.0μg/L的鄉開展村級調查情況
按方案要求,第二階段在水碘含量大于10.0μg/L鄉所轄的所有村開展水碘含量調查。全國共調查了5949個鄉的124938個村。其中,水碘含量在10.0μg/L以下的村21271個(17.0%);水碘含量在10.0-50.0μg/L之間的村65977個(52.8%);水碘含量在50.1-100.0μg/L之間的村12373個(9.9%);水碘含量在100.1-300.0μg/L之間的村20034個(占16.0%);水碘含量300.0μg/L以上的村5283個(4.2%)。見圖5和附表4。
圖5 全國水碘含量大于10.0μg/L鄉的村級水碘含量百分比
四、結論
我國大部分地區外環境水碘含量較低,全國鄉級水碘含量為3.4μg/L,83.6%的鄉水碘含量在10.0μg/L以下,即使在水碘含量大于10.0μg/L的鄉中,也存在一定比例碘缺乏村(17.0%),因此應繼續堅持普遍食鹽加碘策略,并按照因地制宜、分類指導的原則落實各項防控措施。
五、建議
(一)水碘在10.0μg/L以下地區,居民應食用加碘食鹽,防止碘缺乏造成的危害。
(二)水碘在10.0-100.0μg/L地區,國家衛生健康委將建立碘缺乏地區和適碘地區劃分標準,為科學、精準補碘提供依據。
(三)水碘在100.0μg/L以上的地區,居民應食用未加碘食鹽,高碘病區(水碘在100.0μg/L以上且甲腫率>5%的地區)居民改飲低碘水,預防高碘危害。
(四)各省可繪制本省鄉級水碘分布地圖,并逐級公布水碘含量大于10.0μg/L鄉的村級水碘含量調查結果,向社會廣而告之,貫徹落實因地制宜、分類指導和差異化干預、科學與精準補碘的防控策略,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,保障公眾身體健康。